非洲钢铁正如雨后春笋般发展
发布时间:2025年09月26日08:58
9月26日消息:中国驻安哥拉大使张斌8月7日走访一家位于安哥拉的中资钢铁公司。早在7月25日,安哥拉国防部一位将军带领海陆空三军将领到这家钢铁企业,参观线材、螺纹钢、方管等建筑钢材生产过程。一家规模不大的钢铁企业为什么会受到如此青睐?或许只因这是安哥拉为数不多的钢铁企业之一。非洲钢铁业素来被视为易被人遗忘的行业。世界钢协也只统计到阿尔及利亚、埃及、利比亚、摩洛哥、南非、突尼斯这6个非洲国家的钢铁数据。2024年,这6个国家钢铁总产量为2230万吨。
那么,近年来,非洲地区国家钢铁业整体发展情况如何呢?该地区那些没有被世界钢协统计的国家钢铁业又发展如何呢?本文重点展开介绍。
各区域产业发展特点不一
埃及是非洲第一大钢铁生产和消费国,2024年钢铁产量排名全球第19位,达到1070万吨。埃及钢铁产量整体过剩,生产技术相对落后,高等级钢材和特钢仍需大量进口。为了提升本土企业竞争力,近年来埃及新上了一些项目。例如,伊兹钢铁公司(EzzSteel)建设了一套年产85万吨的电炉、连铸机,用于生产钢坯。苏伊士钢铁公司(SuezSteel)大规模增加产能,一座年产80万吨的重型型钢轧线近期投产,是埃及和中东地区第一家生产54E钢轨的企业,该公司还计划将直接还原铁年产能扩大至450万吨。
阿尔及利亚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,2024年钢产量达到了470万吨。阿尔及利亚钢铁业基础薄弱,但该国临近地中海,占据优势,还有丰富的石油、天然气资源。因此,该国引进了土耳其托斯亚利(TOSYALI)和卡塔尔钢铁公司。经过几年的“滚动建设”,托斯亚利在该国建成了从直接还原铁、电炉炼钢到轧钢的一套完整生产体系,形成了600多万吨的产能。卡塔尔钢铁公司在该国也拥有250万吨的直接还原铁、炼钢产线,主要生产长材。
非洲南部既没有靠近欧洲和中东的地缘优势,也没有油气资源优势。依靠本地区内生需求,该地区一批小规模的钢铁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。尼日利亚总统设定了到2030年全国钢铁年产量达1000万吨的目标计划。目前,该国有数十家小规模钢铁企业。KAM钢铁综合公司是目前尼日利亚最大的本土钢企,年粗钢产能为60万吨,轧钢产能为15万吨。此外,中资企业红星中源公司此前宣布实施约39亿元的扩建计划,钢铁年产能计划从60万吨扩大至200万吨。
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埃塞俄比亚有超过16家钢铁企业。2022年6月份,埃塞俄比亚奥罗米亚州一座年产20万吨的塔达什钢铁投产。据了解,该国最早建成的钢铁企业是2012年中国商人投资的东方钢铁公司,结束了该国不能生产螺纹钢的历史。
与此同时,喀麦隆近年投产了一条年产30万吨的长材轧线。2023年,纳米比亚建造了一座年产100万吨的长材钢厂。
中资企业在当地加速成长
双方相辅相成
随着我国企业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企业的合作逐步深入,中国大型钢铁企业到非洲投资的消息也逐一落地。例如,青山控股在津巴布韦建设的一座年产60万吨钢铁厂于2024年投产,目前正在推动二期60万吨的扩建项目,计划最终达到500万吨的产能。2024年12月份,新兴铸管在埃及苏伊士工业园区建设的25万吨球墨铸铁管项目投产。2024年9月份,新峰钢铁签署了在埃及建设年产200万吨1380毫米热轧带钢生产线的总承包合同。
与大型钢铁企业相比,我国中小企业也已在非洲深耕多年。2024年,尼日尔华航钢铁集团投产,年产能最高可达10万吨。2017年,中国和坦桑尼亚合资的基鲁瓦钢铁集团30万吨螺纹钢产线投产。2015年,江苏玉龙在尼日利亚建设了一条年产8万吨的螺旋埋弧焊管生产线。2014年,福建红星中源在尼日利亚投资建设了年产60万吨~100万吨的棒材项目。2012年,中资企业在尼日利亚成立了永星钢铁集团,年产能为50多万吨,包括棒材、线材、带钢及型钢等4类产品;国泰钢铁公司在赞比亚陆续建设了螺纹钢、线材、管材、H型钢生产线。
为满足非洲建筑市场需要,在非洲的中资中小钢铁企业普遍采用产品多元化策略,在仅有的10万吨级钢厂内可生产线材、棒材、型材、带钢等建材产品,甚至可延伸到铁丝、钢钉等下游民用产品。
中资钢铁企业在非洲快速成长,与当地互利共赢。从时间线看,中资企业投资非洲钢铁企业响应了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也主要建设在中国与所在国合作开放的工业园区内。从冶金设备看,中国强大的设备生产能力为非洲钢铁企业提供了设备资源,加快了当地钢铁企业建设速度,25万吨球墨铸铁管项目投产仅用时8个月。从人才培养看,中资非洲钢铁企业常年在中国招聘技术人员,提升非洲生产水平。比如,在阿尔及利亚,托斯亚利的新建钢铁项目有大量的中国企业在服务,双方相辅相成。
非洲区域一体化
促使跨境基建需求攀升
非洲开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,非洲每年基建投资需求约1700亿美元,公路铁路等交通基建、能源供应基础设施、通信网络、城市基础设施等需求大增,非洲区域一体化还促使跨境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攀升。
以埃塞俄比亚为例,钢材等基础材料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,大量依赖进口,为该国内外的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机遇。为了吸引外资,埃塞俄比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减免税制度,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,也将为中国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。
近年来,中国为非洲国家建设了1万公里铁路、10万公里公路,以及1.2亿千瓦电力装机容量。中信联合体承建了阿尔及利亚高速公路网项目,总长度超过2000公里。中国铁建建设的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长度为1402公里。中国铁建还承建了1300公里安哥拉本格拉铁路。中国铁建、中国中铁联合建设的亚吉电气化铁路,全长752公里。中水电承建的麦洛维大坝全长9200米,是世界上最长的大坝。
加上其他没有提及的项目,这些项目共同满足了当地的用钢需求。以尼日利亚为例,尼日利亚年需求为1700万吨钢铁,当地钢铁年产量仅为220万吨;坦桑尼亚每年进口超100万吨的钢材,本土钢材产量不足20万吨。据世界钢铁统计年鉴数据,2023年坦桑尼亚人均钢材表观消费量为8千克不到非洲人均的1/3;非洲从2011年以来人均钢铁表观消费量始终在30千克左右徘徊,与同期全球人均成品钢材表观消费量为232.8千克,相差甚远。因此,不少学者认为,政治局势趋于稳定的非洲国家随着经济发展、基础设施建设、工业发展,钢材需求也会得到较大提升。 (中国冶金报)
免责声明:此文仅供参考,未经核实,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,并请自行承担责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