尽管印尼稻米产量丰收,库存充足,但米价高企仍令消费者不安
发布时间:2025年09月25日08:08

    外媒9月24日消息:尽管印尼稻米丰收且库存充足,但近期印尼大米价格仍创下历史新高,引发消费者的强烈反应。8月份,基准的中粒大米价格涨至每公斤15,950印尼盾(约合0.96美元),较年初上涨近5%,追平了2024年3月创下的纪录,当时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干旱,限制国内稻米产量。虽然本月米价有所回落,但自2023年初以来仍上涨了24%以上。

    虽然今年前七个月国内稻米产量增加了近16%,但大米市场供应短缺,导致零售商实施限购。大米供应紧张的根源在于,在总统普拉博沃·苏比安托的领导下,政府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并抑制进口。普拉博沃·苏比安托于去年10月上任,致力于提高粮食和能源的自给自足能力。今年1月,政府将稻米收购价从每公斤6000印尼盾提高到6500印尼盾,并委托国家采购公司Bulog收购300万吨国内稻米,这几乎是去年国内收购量的三倍。3月份,普拉博沃下令,政府收购价应适用于“任何品质”的大米——此前,政府的收购价适用于特定水量含量和破碎率的大米。一位行业官员和一位分析师称,这导致Bulog囤积了大量劣质大米,迫使数千家碾米厂竞相出价高于Bulog,以确保获得稻米。

    大米加工商和大米企业家协会主席苏塔托·阿里莫索表示,农民趁机抢在稻米成熟前收割,从而锁定了6500卢比的稻米价格。截至9月8日,Bulog的大米库存已接近400万吨,几乎是2024年底库存水平的两倍。

    印尼国家监察公署(一个监督公共服务的独立机构)上个月发现,在雅加达地区接受调查的35家超市中,有8家的大米已售罄。该机构敦促政府立即释放Bulog公司持有的储备大米。该公署表示,近期大米价格上涨并非由于库存短缺,而是由于大米管理不善。政府将高价归咎于大米加工公司,警方指控多家公司的30名高管违反了消费者保护法,包括伪造产品标签以抬高价格出售。

    数据显示,为了抑制价格,政府在7月份要求Bulog公司在年底前释放130万吨大米,其中210,791吨已于9月20日投放市场。但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对超市优质大米供应有限的失望。经济与金融发展研究所执行主任埃丝特·斯里·阿斯图蒂表示,食品和其他价格上涨是近期全国各地抗议活动的原因之一。

    印尼统计局预计,今年大米产量将增长10%以上,达到3352万吨,超过预期消费量3120万吨。可以肯定的是,印尼在去年进口了452万吨大米后,今年成功地实现了零进口。今年全球大米价格走低,截至8月份,泰国5%碎米价格下跌了21.5%。





    免责声明:此文仅供参考,未经核实,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,并请自行承担责任。转载请注明来源博易大师!违者必究!
相关资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