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工行业“反内卷”破局
发布时间:2025年08月01日21:09
 
  北京8月1日消息:当前“反内卷式竞争”成为化工行业关注焦点,其并非简单的产能减法,而是一场基于行业特性的深层结构重塑。“治理低价无序竞争”与市场机制的协同发力,化工行业的反内卷之路呈现出鲜明的差异化特征,旧产能占比高的领域面临强制出清,低效竞争领域在市场调节下面临竞争格局重塑。最终实现从“价格内卷”到“质量与创新竞争”的逻辑切换,这既是行业破局的挑战,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契机。

  近年来,“内卷式竞争”已成为制约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。政策层面持续发力,为行业反内卷指明方向: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以“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”为主题,提出“五统一、一开放”要求统一市场基础制度、基础设施、政府行为尺度、监管执法、要素资源市场,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,为反内卷式竞争提供顶层设计;2024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“综合整治‘内卷式’竞争”;2025年全国两会进一步强调破除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,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其纳入年度关键任务。值得注意的是,本轮反内卷覆盖范围更广,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同质化、企业过度投资与低价竞销、居民日均工作时间增加等均被纳入治理范畴,且更强调区域协同治理,核心是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。

  反内卷的核心逻辑清晰明确:通过治理低价无序竞争破解供需矛盾,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,借助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实现供应与需求匹配,最终完成从“低效内卷”到“高效集约、绿色高质量发展”的转型。当前,部分行业已通过市场调节出清产能,但仍有行业因补贴、地方壁垒等因素长期未完成出清,导致价格弹性被压制。反内卷的推进,将加速经营压力大的低效企业退出,遏制成本价竞争,改善行业整体利润空间,保障市场主体良性竞争,同时推动劣质企业与落后产能有序退出。

  从目的来看,反内卷并非推动价格上涨,而是治理企业无序竞争。近年来,化工行业呈现“量增价跌”特征:出口规模扩大但价格持续下行,下游主动降价导致产业链PPI下跌,部分领域如光伏行业虽需求旺盛、消费增长快却深陷亏损。为此,发改委与市场监管总局发布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(征求意见稿)》,进一步明确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准。长期低价竞争迫使企业陷入“以价换量”循环——通过扩大规模降本,却挤占技术创新资金,导致同质化产品泛滥、行业竞争力下降。反内卷的目标,是引导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产品差异化发展,让企业有动力投入创新,提升整体附加值。

  在供应端,反内卷通过行政引导与市场机制双轮驱动优化结构。行政手段上,政策明确指向出清落后产能、避免同质化竞争:工信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在7月18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钢铁、有色金属、石化、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即将出台,将推动重点行业着力调结构、优供给、淘汰落后产能;工信部等五部委联合推进老旧装置评估,部分地区已启动运行超20年石化装置摸底;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(2024年版)》《2024-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》等文件,明确了电石、煤制甲醇等领域落后产能的淘汰标准,高耗能企业已启动部分改造。此外,项目审批收紧、安全监管强化、鼓励高端产品与绿色园区发展等措施,增强了行业出清预期,带动大宗商品盘面走高,提振市场信心与交投情绪。

  在市场机制层面,行业自律已成为关键调节力量,而各行业因竞争格局存在差异,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影响效果也呈现出显著分化。高开工率意味着闲置产能少,在下游需求增长与行业自律的加持下,基本面压力将显著减轻;高集中度行业因参与者少,沟通摩擦成本低,协同减产时监督难度小,而分散行业中企业意见难统一。2024年部分化工品市场关键指标直观反映了行业差异:如涤纶长丝产能利用率达90.47%、集中度60.22%,供需调节相对容易;顺酐产能利用率仅48.13%,产量148万吨高于消费量128.2万吨,过剩压力明显。

  基于上述数据与行业特征,反内卷政策对不同化工子行业的影响呈现显著分化。对老旧产能占比高、安全/能耗/环保不达标问题突出的领域,政策推动强制淘汰,快速压缩供给;以炼油行业为代表,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,200万吨/年以下常减压装置占比6.37%,运行超20年的老旧装置占比31.8%,存在安全风险高、能耗超标等问题,与政策淘汰标准契合,强制出清这类产能,直接减少低效供给,加速行业向规模化、高端化转型,具备规模效应与技术优势的头部企业受益明显,行业竞争从“低价内卷”转向“质量与成本竞争”。

  对老旧产能占比低但长期存在低效竞争的领域,供给优化更多依赖市场自发调节,政策作用以长期引导产业升级为主。促使企业以技术升级、规模化降本替代低价竞争;以甲醇、双酚A、PC为代表,老旧产能占比低,甲醇90%以上装置为2005年后投产,老旧装置多长期停车,政策对实际供应影响小;双酚A无20年以上装置,PC老旧装置占比仅1.28%,行业矛盾源于产能扩张后的竞争加剧,政策更多是情绪支撑,企业需通过成本控制、技术升级应对内卷;对于产能过剩与低效竞争并存的行业,政策引导与市场化机制结合推动结构优化,以酚酮、MMA、BOPET为代表,酚酮行业近年产能扩张导致供应过剩,老旧装置多停车,未来新增产能或加剧压力,政策将推动其进入长期供应端优化;MMA老旧装置占比仅有3.25%,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,2022-2024年产能利用率仅53%-59%,BOPET行业老旧产能占比不足10%,自2024年7月起通过自主降负荷减产开启“反内卷”,2024年三季度曾见成效,但2025年5月因新增产能释放等因素毛利再次转负,出清压力仍在;丁二烯行业20年以上老旧产能占比约9%,且有较多新产能规划,2029年产能或达千万吨级,整体呈增长趋势,产能出清面临新增产能的对冲压力;国丙烯行业年产能达到7630万吨,国内丙烯行业建成超过20年的老旧装置总产能达1176万吨,占全国总产能的15%。对处于成长期或已完成产能迭代的领域,政策影响以情绪引导为主,核心矛盾仍聚焦市场自发的供需平衡与竞争格局。

  从需求端来看,反内卷针对修复部分行业如光伏、汽车、煤炭等价格超跌问题,影响下游消费品,同时重构需求端的扩张动能。反内卷给市场带来了积极预期,但如果下游需求并未同步增长,可能出现供需双减的情况,导致价格回落,因此,需要关注各行业的政策执行力度与下游需求的改善情况。

  总体而言,化工行业部分老旧小产能正逐步退出,但受新增产能规划、行业自律性等因素影响,不同子行业的反内卷进程呈现分化。未来,行业能否彻底告别“低价内卷”、迈向高质量发展,仍需关注政策细则落地效果与行业自主调整的持续推进。(卓创资讯)

  





    免责声明:此文仅供参考,未经核实,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,并请自行承担责任!
相关资讯: